黨的十二大確立了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的奮鬥綱領、戰略目標和戰略步驟,提出了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偉大歷史任務。這就要求我們的領導體制、機構設置和工作作風要與之相適應,要求實現幹部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可是由於種種原因,多年來,從上到下存在着部門林立、分工過細、層次繁多、機構臃腫、人浮於事以及政企不分等種種弊端,致使工作起來運轉不靈、互相扯皮,工作效率很低,官僚主義嚴重,這種狀況已經達到令人不能容忍的程度,成了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嚴重障礙。如果不下決心進行一場改革,不論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怎樣正確,工作怎樣有成績,也是難以爲繼的。繼續下去,不僅四個現代化沒有希望,甚至要發生亡黨亡國的危險。因此,必須進行一場革命。
——習近平:《機構要精簡班子要精幹》(1983年10月31日),選自《知之深 愛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對縣直黨政機關來說,機構改革尤爲重要。縣級班子是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獨立作戰的指揮部,縣直黨政機關則是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門,它處在第一線,這一級班子組建得如何,直接關系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關系到能不能迅速開創我縣四個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習近平:《機構要精簡班子要精幹》(1983年10月31日),選自《知之深 愛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改革的目的在於出效率、出效益,改革本身也靠提高效率作保障。不講效率,改革就是一句空話。
——習近平:《適應形勢改進領導方法》(1984年6月29日),選自《知之深 愛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改革既要積極、主動,又要穩妥、慎重。要做清醒的改革者,明確改革目的、目標,多做調研,多加學習,密切注意外地改革經驗,改革的步子要大、要穩。各部門、各行業要同步改革,互相促進。試點進行是個好辦法,由一點到多點,由單項到綜合,由局部到全局,成功的經驗要迅速推開,偏差的地方要及時糾正,不斷發展改革形勢,擴大改革成果。
——習近平:《適應形勢改進領導方法》(1984年6月29日),選自《知之深 愛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改革不搞一刀切,不搞一哄而起。一方面,要依靠和發揮下邊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另一方面,縣擬組織幾個專門班子,一個鄉一個鄉、一個企業一個企業地幫助搞好落實。對於縣直工業企業已經搞了承包的,可按此精神搞好修改、補充、完善,指標定得過低或不合理的,要進行調整。
——習近平:《適應形勢改進領導方法》(1984年6月29日),選自《知之深 愛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各級幹部要做改革的“保護傘”。改革既然是創新,大家希望成功,也難免會出問題。凡是努力於改革,工作中出了一些偏差或問題,一律不抓辮子、不打棍子、不扣帽子。縣委、縣政府一定做大家的“保護傘”,各級領導幹部也都要爲勇於改革的同志做“保護傘”。對於破壞改革工作的人和事件,一定要從嚴查處。
——習近平:《適應形勢改進領導方法》(1984年6月29日),選自《知之深 愛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改革者的責任,正是率先衝鋒陷陣,帶領羣衆前進。倘若稍遇非議便以“羣衆有意見”爲名而偃旗息鼓,那麼改革就會夭折,羣衆的根本利益就會受到損害,這不是民主,而恰恰是做了羣衆的“尾巴”。縱觀古來成大事業者,既要順乎民心,又要矢志如鋼。
——習近平:《讓姜世譚們“棄盾舞雙劍”》(1984年11月),選自《知之深 愛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要改革,要前進,唯有像姜世譚那樣,銳意進取,敢走前人未走過的路。必須看到,“知足常樂”的哲學嚴重阻礙着我們民族的振興。姜世譚精神的可貴之處首先就表現在這“老不知足”上。
——習近平:《讓姜世譚們“棄盾舞雙劍”》(1984年11月),選自《知之深 愛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要進一步認清改革與經濟建設的關系。改革是生產力發展的需要,也是生產力發展的推動力。經濟建設要求改革,時代要求改革,不改革就沒有出路。這些大道理都很清楚,不用多講。現在的關鍵是要把這些大道理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變成自覺行動。今後,仍要把對待改革的態度如何、改革工作搞得好壞,作爲檢驗和考核各級領導幹部是否稱職的一個重要標準。
——習近平:《改革戲必須大家唱》(1985年3月6日),選自《知之深 愛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要進一步擺正改革與清理改革中不正之風的關系。清理改革中的不正之風,是爲了促進改革、保護改革,兩者是一致的。通過清理改革中的不正之風,只能推動改革,不能影響改革。一定要區分清楚,改革中出現的一些失誤和偏差,與借改革之名搞不正之風,是性質不同的兩碼事,決不能混同。區分的主要依據,就是看你是否搞以權謀私或爲個人和小團體謀私利。因此,要嚴格掌握政策界限,對積極改革的同志要堅決保護,出現的失誤和偏差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不追究個人責任。
——習近平:《改革戲必須大家唱》(1985年3月6日),選自《知之深 愛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要進一步明確改革中積極與穩妥的關系。改革戲必須大家唱,依靠羣衆是搞好改革的基本方法。各部門、各單位都要積極改、主動改,大膽探索,勇於創新。各企業也要大膽撞擊,主動搞活,凡是中央規定下放給企業的權力,要敢於要回去,敢於撞擊那些不合理的規章制度。當然,對待改革工作既要積極也要穩妥。講穩妥,絕不是要大家消極坐等,上級說一句動一下,而是要有領導有步驟地進行。所謂有領導有步驟,就是凡是中央和國務院有了明文規定的事要堅決落實,凡是中央已經定了方向的事要積極探索試驗。對於那些上級還沒有定下來的事,要搞好調查研究,提出方案報上級批準。這是改革工作要堅持的一個基本原則。
——習近平:《改革戲必須大家唱》(1985年3月6日),選自《知之深 愛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改革是大勢所趨,改革出效益,改革出速度,改革出成果,已被大量的成功經驗所證明。當然改革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羣衆性的探索、創新事業,由於沒有現成的模式,缺乏經驗,出現一些問題是很自然的。對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對新的不正之風,不必大驚小怪,而應當採取積極的、實事求是的態度進行分析。歪風要剎住,問題要解決,改革要堅持。我們已經多次重申,允許改革有失誤,但不允許不改革,縣委、縣政府說話是算數的。我們一定要按照中央要求,慎重初戰,務必求勝,堅定不移地把改革進行下去。
——習近平:《抓好以增強企業活力爲中心的綜合改革》(1985年4月6日),選自《知之深 愛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縣有關部門對企業提出的問題和要求,必須認真對待,不要簡單回駁,要保護和支持企業改革的積極性。即使對於那些與上級的現行政策規定不相符合的要求,也要實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善於發現其中的合理因素,能夠改革的要積極進行改革;一時不能改的,可以先在小範圍內進行試驗;部門決定不了的,要及時向縣委、縣政府或上級主管部門請示。
——習近平:《抓好以增強企業活力爲中心的綜合改革》(1985年4月6日),選自《知之深 愛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要劃清改革中的失誤與不正之風的界限,這條界限就是看其想問題、辦事情,是爲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着想,還是爲了謀取個人或小團體的私利。只要出於公心,就要放開手腳,大膽創新,不要遇到阻力就停步不前。
——習近平:《抓好以增強企業活力爲中心的綜合改革》(1985年4月6日),選自《知之深 愛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改革工作既要積極又要穩妥,不要一哄而起,不要搞一刀切。爲了避免改革出現大的失誤,對於中央和省沒有具體規定和措施的改革,都要先進行試點。
——習近平:《抓好以增強企業活力爲中心的綜合改革》(1985年4月6日),選自《知之深 愛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在改革中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解決改革中出現的各種錯誤傾向,特別是教育企業廣大幹部職工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關系。國家給了企業自主權,企業就要爲國家多做貢獻。國家利益、企業利益和職工利益總的講是一致的,不能把三者對立起來。
——習近平:《抓好以增強企業活力爲中心的綜合改革》(1985年4月6日),選自《知之深 愛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從嚴治黨、爲政清廉關系到改革開放的成敗,始終是我黨的生命線。我們絕不允許有人利用手中掌握的權力謀私利。當幹部的宗旨首先就是講奉獻,就是講服務。“熊掌和魚不可兼得”,當幹部就不要想發財,“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當然,在抓廉政的同時,也要正確區分違法亂紀與開放改革中出現的失誤。重要的一點是要保護改革者的積極性,鼓勵幹部爲人民事業敢爲天下先。我們既要敢於懲治,又要善於激勵,自始至終都必須把握好政策。
——習近平:《弱鳥如何先飛——閩東九縣調查隨感》(1988年9月),選自《擺脫貧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