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黨的十八大描繪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繼續充分釋放全社會創造活力,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習近平2013年9月17日在中共中央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的講話
全面深化改革,關鍵要有新的謀劃、新的舉措。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爲導向,抓住重大問題、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解放思想的過程就是統一思想的過程,解放思想的目的是爲了更好統一思想。思想統一了,才能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識,形成改革合力。
——習近平2013年9月17日在中共中央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的講話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加強各項改革關聯性、系統性、可行性研究。我們要在基本確定主要改革舉措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各領域改革關聯性和各項改革舉措耦合性,深入論證改革舉措可行性,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系,使各項改革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實際成效上相得益彰。
——習近平2013年9月17日在中共中央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的講話
着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關鍵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打通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通道,讓市場真正成爲配置創新資源的力量,讓企業真正成爲技術創新的主體。政府在關系國計民生和產業命脈的領域要積極作爲,加強支持和協調,總體確定技術方向和路線,用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重大工程等抓手,集中力量搶佔制高點。
——習近平2013年9月30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着力擴大科技開放合作。我們強調自主創新,絕不是要關起門來搞創新。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大背景下,創新資源在世界範圍內加快流動,各國經濟科技聯系更加緊密,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孤立依靠自己力量解決所有創新難題。要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並同國際科技界攜手努力,爲應對全球共同挑戰作出應有貢獻。
——習近平2013年9月30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要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努力形成有利於創新人才成長的育人環境。
——習近平2013年9月30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新中國成立六十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走出了一條成功的發展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中國對未來發展作出了戰略部署,明確了奮鬥目標,即到二○二○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百年夙願,也是中國爲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必要條件。
——習近平:《攜手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的演講》(2013年10月3日),《人民日報》2013年10月4日
東南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國政府設立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發展好海洋合作夥伴關系,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願通過擴大同東盟國家各領域務實合作,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同東盟國家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習近平:《攜手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的演講》(2013年10月3日),《人民日報》2013年10月4日
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正在進行深刻的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這就要不斷爬坡過坎、攻堅克難。這必然伴隨調整的陣痛、成長的煩惱,但這些都是值得付出的代價。
彩虹往往出現在風雨之後。有句話說得好,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再高的山、再長的路,只要我們鍥而不舍前進,就有達到目的的那一天。
——習近平2013年10月7日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第一階段會議上關於全球經濟形勢和多邊貿易體制的發言
我們將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促進沿海內陸沿邊開放優勢互補,形成引領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開放區域,培育帶動區域發展的開放高地。堅持出口和進口並重,推動對外貿易平衡發展;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提高國際投資合作水平;深化涉及投資、貿易體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規,爲各國在華企業創造公平經營的法治環境。我們將統籌雙邊、多邊、區域次區域開放合作,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推動同周邊國家互聯互通。
——習近平2013年10月7日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第一階段會議上關於全球經濟形勢和多邊貿易體制的發言
中國將致力於構建橫跨太平洋兩岸、惠及各方的地區合作框架。太平洋之所以廣大,是因爲它沒有任何自然阻隔,我們不應該爲它設定人爲的阻隔。我們要發揮亞太經合組織引領和協調作用,秉持開放包容、互利共贏思想,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促進區域自由貿易安排的協調,深化區域一體化進程,防止出現“意大利面碗”現象,推動在太平洋兩岸構建更緊密夥伴關系,共謀亞太長遠發展。
——習近平2013年10月7日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第一階段會議上關於全球經濟形勢和多邊貿易體制的發言
着眼長遠,推動各成員深化經濟結構調整,爲亞太持久發展注入更大動力。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在解決當前問題的同時,更要謀劃長遠。長遠發展的關鍵,在於改革創新。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推進改革創新,釋放內需潛力、創新動力、市場活力,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內生動力。改革之路從無坦途,無論發達成員還是發展中成員,都要做好爲改革付出必要成本的準備。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
——習近平2013年10月7日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第一階段會議上關於全球經濟形勢和多邊貿易體制的發言
要着力深化互利共贏格局。統籌經濟、貿易、科技、金融等方面資源,利用好比較優勢,找準深化同周邊國家互利合作的戰略契合點,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合作。要同有關國家共同努力,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好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要以周邊爲基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擴大貿易、投資合作空間,構建區域經濟一體化新格局。要不斷深化區域金融合作,積極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完善區域金融安全網絡。要加快沿邊地區開放,深化沿邊省區同周邊國家的互利合作。
——習近平2013年10月24日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要總結我國住房改革發展經驗,借鑑其他國家解決住房問題的有益做法,深入研究住房建設的規律性問題,加強頂層設計,加快建立統一、規範、成熟、穩定的住房供應體系。要千方百計增加住房供應,同時要把調節人民羣衆住房需求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健全經濟、適用、環保、節約資源、安全的住房標準體系,倡導符合國情的住房消費模式。
——習近平2013年10月29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改革開放以來,歷屆三中全會研究什麼議題、作出什麼決定、採取什麼舉措、釋放什麼信號,是人們判斷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施政方針和工作重點的重要依據,對做好未來5年乃至10年工作意義重大。
——習近平2013年11月9日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就《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作的說明
黨的十八大之後,中央即着手考慮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議題。黨的十八大統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強調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我們認爲,要完成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項戰略目標和工作部署,必須抓緊推進全面改革。
——習近平2013年11月9日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就《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作的說明
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以來,已經35個年頭了。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能發生如此深刻的變化,我國能在國際社會贏得舉足輕重的地位,靠的就是堅持不懈推進改革開放。
——習近平2013年11月9日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就《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作的說明
1992年,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說:“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回過頭來看,我們對鄧小平同志這番話就有更深的理解了。所以,我們講,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2013年11月9日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就《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作的說明
正是從歷史經驗和現實需要的高度,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反復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必須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習近平2013年11月9日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就《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作的說明
當前,國內外環境都在發生極爲廣泛而深刻的變化,我國發展面臨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戰,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比如: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依然粗放,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社會矛盾明顯增多,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社會治安、執法司法等關系羣衆切身利益的問題較多,部分羣衆生活困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問題突出,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易發多發,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等等。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在於深化改革。
——習近平2013年11月9日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就《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作的說明
改革開放以來歷次三中全會都研究討論深化改革問題,都是在釋放一個重要信號,就是我們黨將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堅定不移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說到底,就是要回答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問題。
——習近平2013年11月9日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就《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作的說明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全面深化改革爲主要議題,是我們黨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在新形勢下堅定不移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大旗的重要宣示和重要體現。
——習近平2013年11月9日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就《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作的說明
中央政治局認爲,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關鍵是要進一步形成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進一步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進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進一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進一步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
——習近平2013年11月9日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就《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作的說明